(GNN 记者 犬拓 报导) 2017-01-24 13:24:03
台湾万代南梦宫娱乐在台北国际电玩展展出了 PlayStation VR 专用游戏《
夏日课程:宫本光》,并宣布繁体中文版预计 2017 年春季发售。
《夏日课程:宫本光》第二支繁体中文宣传影片
在今年的电玩展,台湾万代南梦宫娱乐除了设置《
夏日课程》专属主题试玩区之外,也在舞台直播活动中邀请到游戏总监“玉置绚”与主持人老皮一起介绍游戏内容,并带来最新的中文版试玩片段。
-
游戏总监玉置绚(中)与主持人老皮(右)
台湾万代南梦宫娱乐 TpGS 直播特别节目 Day3(4 分 25 秒开始)
如同许多玩家已经知道的,《
夏日课程:宫本光》是一款透过 PS VR 让玩家扮演家教老师,与高中生“宫本光”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数位下载专用软件。玩家可透过点头摇头、眼神注视等来选择不同的选项,感受到面前的女孩子渐渐打开心境的过程。温暖、紧张、以及想像不到的小鹿乱撞情境… 都能于玩家担任小光家教的七天中,细细品味。
目前本作已经在日本开放下载,繁体中文版则是预计 2017 年春季发售。台湾万代南梦宫娱乐今年不只在摊位上让玩家试玩中文版,总监也在舞台活动时特别带来最新的“户外篇”让主持人老皮抢先体验。
“户外篇”中可以体验与小光一起外出运动的情景,老皮挑战帮小光搧风却屡屡失败
《夏日课程:宫本光》总监&制作人访问
在舞台活动结束后的访问阶段,《
夏日课程:宫本光》的游戏总监玉置绚,以及被玩家暱称为“岳父”的制作人原田胜弘也在巴哈姆特 GNN 记者们的询问下,回答了各式各样玩家们所在意的问题。
-
《夏日课程:宫本光》游戏总监玉置绚(左)与制作人原田胜弘(右)
Q:先前在技术展示阶段的金发碧眼美少女角色“Alison”,目前是否有计画推出呢?
玉置:关于 Alison 的部分,很抱歉现在还没有新的情报可奉告。虽然还没预计推出新角色,不过我们在 2017 年内会陆续为小光推出更多新内容、新情境以及服装等。
Q:本次推出《夏日课程:宫本光》中文版,是否会加入更多在地化内容?
玉置:比起特别融入哪一国的文化,我们现在比较强调着重的是如何发挥 VR 本身的应用,让玩家能愉快游玩 VR 游戏,为此而将文字在地化。
Q:游戏名为“夏日课程”,是否有预定透过更新推出夏日以外的季节呢?
玉置:目前没有这样的预定。关于为什么本作会以“夏日”为题材,是因为夏日感觉非常明亮舒适,又有很多季节情景是很适合 VR 表现的,相信能够让玩家们乐在其中。
Q:自从《夏日课程》公开后,其他公司也纷纷发表了许多同样主打“跟美少女近距离互动”的 VR 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夏日课程”该如何保持特殊性?
玉置:我们当初企画《
夏日课程》时,之所以会以角色互动为主题,有三个原因。第一,我们首先想透过 VR 来呈现的是,让玩家感受到眼前每一样物品都很真实的感受。第二, 万代南梦宫娱乐至今累积了制作《
铁拳》和《
剑魂》等等作品,在 3D 模组的建模和动作等制作技术方面都很纯熟。
第三点就是,我们大约在三年前就已经预测到往后会刮起一阵 VR 旋风,而我们也猜想欧美开发商应该会推出拥有辽阔景观、或是主打刺激动作的游戏。对日本的开发商来说要怎么活用 VR 呢?要怎么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最后我们想到的就是活用日本善于塑造“角色”的特长,不只是要做出一款游戏,而是要让玩家真正“喜欢上这个角色”。所以,与其说我们是在研发一款 VR 游戏,不如说我们是企图塑造出一个能让玩家打从心底喜爱的女孩。
Q:《夏日课程》在剧情上的份量和重复游玩性如何呢?是否有多重结局?
玉置:现阶段《
夏日课程》就已经有多重结局,过程中有各种分歧条件,端看玩家如何建立与宫本光之间的信赖关系。我们想强调的重心是,不要只让玩家觉得这是游戏,而是放在互动的过程。游戏中的选项也并不是只有 ABC 这种感觉,而是随玩家当下的反应不同,小光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就算是同一个场景,也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感受。
Q:之前在日本公布了《夏日课程》的追加内容中,玩家可以带小光出去在街上行走,但是似乎都不会看到其他的路人,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玉置:其实我们也曾经想过加入路人,以现在的技术也是办得到,但是考量到如果有路人可能会让玩家无法集中精神,所以我们做游戏时就不把重点放在“如何表现社会环境”,而是尽可能把心力都放在“呈现出小光的反应”上。
Q:《夏日课程》是由原田胜弘领军的《铁拳》制作团队开发,是否有考虑让《铁拳》的角色或是彩蛋出现在游戏中呢?
玉置:一开始确实有考虑过要跟《
铁拳》方面有更多互动,不过后来考虑到如果加入太多《
铁拳》的东西,或许会让玩家失焦,无法专注于我们在 VR 技术上的表现,所以我们开发团队做了很多的沟通,最后决定让《
夏日课程》就是《
夏日课程》。
原田:分享一个开发时的小故事,在《
夏日课程》刚开始开发,小光的形象都还没建立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先拿《
铁拳》的角色模组来测试的(笑)。
玉置:是啊,我们原本还打算开发跟《
铁拳》布莱恩一起喝茶的游戏,但是发现 VR 的潜力超越预测,如果真的做出一个充满肌肉、狰狞的脸应该会把玩家吓到,所以还是决定打造出一位平易近人的美少女(笑)。
-
《铁拳》布莱恩
Q:在以后的 DLC 中,会不会考虑把全球真实的场景导入游戏中?
玉置:这个部份,我们会先考虑采用“适合表现出 VR 的情境”,所以并不一定是要基于现实世界的场景。毕竟再怎么拟真,游戏里的场景还是会跟真实世界有落差,我们不希望玩家因为专注于比较场景的细节而忽略跟角色之间的互动。
Q:《夏日课程》中文版也会销售所有的日版 DLC 吗?
玉置:其实我们现在还在思考中文版提供 DLC 的方式,包含提供下载的办法都不一定会跟日本一模一样,我们还在讨论要怎么规划出玩家都可以接受的型态。我们知道台湾有很多玩家会参考日本的情报,但关于中文版的详情日后会再发表。
Q:在《夏日课程》故事设定中,是玩家扮演家庭教师,未来是否也可能加入“让玩家扮演学生”这种寓教于乐的状况?
玉置:如果是小光的话… 我想不到可以让小光教我们什么?(笑)如果是要说新角色,首先我们也还不确定会不会开发其他的角色。就算是未来要推出其他的 VR 游戏,我们原本是希望让玩家跟角色同心协力完成一个目标,从中体会各种挫折与成长。假设立场对调,让玩家站在学习的立场,那可能会变得很有压力。但如果玩家想扮演学生,是希望被老师称赞的话,我们也会让小光适时为玩家鼓励和加油打气,相信也能体会到被治愈的感受。
Q:《夏日课程》有各种不同的情境,监督本身最心动的一幕是什么呢?
玉置:要说的话,每个场景都很心动!一定要选择的话,我很喜欢有一段小光帮玩家戴上耳机,一人一边耳机一起听音乐的桥段,给人一种青春的悸动。另外在即将推出的追加下载内容中,有一段要协助小光做仰卧起坐的过程,玩家要帮小光按住脚。这里也可以透过 Dualshock 4 控制器感受到真实的震动回馈,就像真的跟小光一起做运动一样。
Q:在日文以外的其他语言版本部分,是如何决定要采用什么方式呈现呢?以中文版来说目前是采用字幕,那么是否有考虑过采用中文配音呢?
玉置:我们在推出中文版的时候是采用“字幕”的方式,并且做字幕的时候会放在靠近正中央的位置,由于在 VR 游戏中加入字幕也是我们初次的挑战,所以在调整前后跟上下距离方面下了一番苦工。如果把字幕放太下面,怕玩家就会一直把视线往下看字幕而分心,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亚洲开发团队讨论要如何看起来比较不费力。
而决定采用日文发音、中文字幕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因为我们努力在夏日课程中打造出“一个非常真实的女孩子就在你的眼前”的感受,所以角色的嘴型也是配合日语发音调整,如果用配音的话就对不起来,感觉会非常奇怪。我们也知道如果要为了配音而重新调整嘴型会花费很大的功夫,几乎等于重做一款游戏,为了不让玩家等太久,所以我们就决定采用维持日文原声的形式。
Q:目前的《夏日课程:宫本光 七日房间》,七天玩完只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后续是否有考虑要增加游戏长度?
玉置:不光只是《
夏日课程》,其他 VR 游戏也是着重于玩家在短时间内的沈浸体验,因为目前在 VR 游戏上的限制,如果游戏游玩时间太长会给玩家造成很重的负担。我们设计《
夏日课程》的宗旨是想让玩家“随时都能见到小光”,而不是提供一段很长的体验。
另外可能会出乎各位意料的是,《
夏日课程》在日本发售后,有很多玩家会邀请朋友来一起玩,互相观看彼此的反应等等,当作派对游戏来玩;如果体验时间太长的话就很难跟朋友分享,让朋友在短时间内体验到 VR 的乐趣。
Q:日文版《夏日课程》已经发售一段时间,请问制作人印象最深刻的玩家回馈是?
玉置:比起发售后,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发售前有举行过很多次试玩展示,那时候看到很多玩家玩到忘我,让我觉得 VR 真的是可以带给人深刻影响的新科技。另外在发售后,有玩家说看到小光取得最好的成绩时的反应,让他非常感动甚至喜极而泣,也让我了解到 VR 原来可以这么贴近人心,这么真实的影响到玩家的心境。
原田:我印象最深的的则是《
夏日课程》首次发表的时候,玩家呐喊著“不管多少钱我都要买下来!!!”的发言(笑)。
《夏日课程:宫本光》繁体中文版 2017 台北国际电玩展游戏试玩
商品情报
- 游戏名称:夏日课程:宫本光
- 台湾、香港发售日:2017 年春
- 发行商: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Asia Pte Ltd.
- 台湾发行: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Taiwan Ltd.
- 香港发行: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Ltd.
- 游戏平台:PlayStation VR
- 游戏类型:VR 角色体验
- 语言版本:繁体中文字幕/日文语音
- 版权标示:©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