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型手机科技及手机游戏蓬勃发展,玩家的年龄层也逐渐扩大,像是《
Pokemon GO》这样老少咸宜的游戏也让许多过去不曾接触手机游戏的玩家投入其中。然而,如此一来也导致青少年游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上升。近期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了全球第一套手机游戏成瘾评估量表,透过至少四项指标来帮助使用者评估自身是否有手机游戏成瘾的情形。
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2018 年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正式将“游戏成瘾症”(Gaming Disorder)归类为精神疾病,并将过去使用的“网络成瘾”聚焦在“网络游戏成瘾”上,针对沈迷于游戏内容的行为进行相关研究。其中,网络游戏成瘾中的“手机游戏成瘾”类型值得关注,其判断成瘾的主要因素包括“过度沉迷,产生负面影响”、“耐受性”、“戒断症状”,也与传统上的“成瘾行为”相当类似。
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学研究所林煜轩助研究员级主治医师发展出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机游戏成瘾评估量表 (Problematic Mobile Gaming Questionnaire, PMGQ),量表共分为标准版(共 12 题)与简式版(共 4 题)两种版本,这套自陈式评估量表将提供手机使用者针对最近三个月接触手机游戏的情形进行自我评估。研究发现,若是简式版本的得分高于 10 分以上,就需注意可能有手机游戏成瘾的情形。
-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研究院
林煜轩研究团队针对全国 10,775 名国小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大规模调查,当中的 113 位高中生由精神科医师 / 临床心理师进行诊断性会谈,以验证手机游戏成瘾量表与专业人士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发现,属于手机成瘾情形的使用者除了使用手机的时间明显较长外,在手机游戏的消费意愿也跟着提高。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中,手机游戏的消费意愿呈现明显差别,国小学童为 21.4%,国中生为 36.3%,而高中生则高达 42.2%,皆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的手机游戏消费情形,值得家长与师长多加关注。林煜轩医师补充说明,要判断使用者是否有手机游戏成瘾的迹象,除了以手机使用时间来判断之外,使用者是否出现成瘾的典型反应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