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电脑公会(TCA)与亚洲・硅谷计画执行中心共同合作,特别于 1 月 24 日在南港展览馆 1 馆举办“元宇宙跨域创新应用论坛”,邀请来自佐臻、和硕联合科技、晶心科技、智慧学习产业联盟、动画特效协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和大霹雳国际整合行销等多位产业相关专业人士开讲,除了深度解析元宇宙版图及分享数位内容产业该如何抢先布局外,也分享在这股 Meta 浪潮下,台湾该如何透过产官学研四方合作,在元宇宙里抢占一席之地。
元宇宙跨域创新应用论坛 与谈人合照
元宇宙跨域创新应用论坛本次探讨的问题为:Metaverse 元宇宙概念崛起,VR、AR、XR、区块链与 NFT 都成为热门关键字,但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当全球科技龙头纷纷起跑抢先布局时,台湾该如何进入元宇宙?或者说该“用什么”进入元宇宙?
元宇宙浪潮来袭 NFT 商机近在眼前
论坛上半场由社团法人台湾虚拟及扩增实境产业协会理事长彭子威担任主持人,他在开场引言中提到,随着元宇宙到来,各行各样都在思考要如何跟上这些新科技的脚步,像是最近半年开始爆红的 NFT,已经让很多传统公司开始转型,又比如 Nike 买下 NFT 球鞋品牌 RTFKT、Adidas 与热门 NFT 计画“无聊猿”合作等等,这些趋势代表着 NFT 和元宇宙的商机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就像电影《一级玩家》里的世界,元宇宙透过 VR、AR,甚至云端技术,成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的接口,据 PwC 统计,该市场全球 GDP 已达到 464 亿美元,积极发展 AR 智慧眼镜等产品的佐臻董事长梁文隆、和硕联和科技技术长暨资深副总经理黄中于,以及晶心科技董事长林志明在论坛中也和与会来宾分享业界的发展成果。
交流、互动、数位分身与元组件
黄中于首先提到,当元宇宙成为下一代的互联网(Web 3.0)的同时,AR 与 VR 装置就像是下一代的手机,透过这些装置让人们在元宇宙里可以和其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这些装置的核心就是芯片、光学设备和各种传感器(Sensor)。所以对 ICT 产业来说,元件都是台湾立足在元宇宙当中的关键。梁文隆也强调,像是智慧眼镜这样的装置,就是未来在元宇宙世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透过智慧眼镜等装置,人们可以轻易跨越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隔阂,将现实世界的内容转入虚拟世界,也可以将虚拟世界中的内容投放到现实世界中。林志明则是抛出数位分身与数位身份的议题,当元宇宙来临,人们的身份识别将会去中心化,然而当我们想要进入元宇宙时,也代表需要将个资与隐私交付给这些提供元宇宙服务的平台跟企业,“你愿意交出多少个资做为交换进入元宇宙呢?”林志明强调,当生活全面进入元宇宙的时候,我们在元宇宙里的“数位分身”就会出现资安问题,这也会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密切关注的议题。
民间想要抢进元宇宙,政府应该怎么做?
提到元宇宙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议题,其实不只是台湾,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多半都是法律落后于科技发展的状况,讲者们不约而同表示,台湾需要一个产官学研四方能整合并顺畅沟通的平台,虽然去中心化这件事本身和政府的存在是互相矛盾的,但制定合乎时宜的政策与法律仍然有其必要性。
论坛中也提到,目前世界上多半政府都认为这些相关的科技发展与应用需要监管,但讲者们也强调不能因为害怕监管就不去做,反而是要从民间形成影响的力量,改变政府保守的态度,并且推动政府进行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林志明更是打趣说,以虚拟货币为例,任何人只要能针对虚拟货币做出财经税法的改革,就是 21 世纪最大的功德。在最后的总结、交流时间中,讲者们也回答与会听众的提问,强调强调,硬件、技术、内容,这三者是台湾切入元宇宙最重要的关键,空有载体没有内容,或是好的内容没有适合的载体都不行,而这也正是第二场论坛讨论的重点。
数位内容与教育产业丰富元宇宙 台湾走向世界的机会与挑战
元宇宙中除了硬件发展,软件与内容也同样重要,根据 TrendForce 预估,全球虚拟实境应用内容市场规模在 2025 将达到 83 亿美元,随着新趋势崛起,预计将有更多沉浸式内容的需求,该段讨论则由国立故宫博物院展示服务处处长林国平主持,邀请大霹雳国际整合行销总经理邱正生、动画特效协会理事长姚孟超、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林羽婕,剖析数位内容产业在元宇宙产业链中将占有的极大地位与产业优势以及 NFT 发展趋势。而受到 COVID-19 全球疫情影响,线上教学需求也与日俱增,论坛中也邀请智慧学习产业联盟会长王崇旭分享台湾教育产业在相关应用上的优势。在新型态内容发展下,讲师也透过自身对业界的观察,带来政策面的建议,让软硬件领域发展整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综效。
林国平在引言中提到,Meta 是一个充满哲学性,且复杂又抽象的概念,而 Metaverse 就是每个人都在创造一个宇宙,而那个宇宙在反映自己那个宇宙本身的意念。而这个未来的元宇宙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这个宇宙,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份。今天的论坛就是让大家可以了解这个概念,并且看看可以做什么。
邱正生率先分享表示,沉浸式内容是必然的趋势,过去台湾面对许多挑战,甚至在内容产业上落后日本、韩国与中国等国家,元宇宙和 NFT 的出现,则是让台湾有了可以再起的机会。姚孟超也强调,代工是台湾的一大强项,好莱坞、迪士尼都将内容制作外包给台湾,内容产业已经从类比走向数位,过去等电视台来买内容的模式已经式微,就像串流平台的兴起拯救了日本动画产业一样,当内容产业走向数位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有更多吸引人的内容,才能创造更多价值。林羽婕也提到,NFT 的出现让大家对数位内容的价值与授权问题更加重视,当有这个商机出现的时候,台湾首先要做的是跟上世界趋势,我们不需要自创新的商业模式,当成功的商业模式出现的时候台湾必须要能跟上才行。
在教育方面,王崇旭也提到,所谓的线上学习不是把学生绑在电脑或电视前,面对萤幕里的老师与同学而已,透过 AR、VR 与 3D 建模等应用,可以把教育和元宇宙结合在一起。王崇旭举例,现在学校的自然科学教育越来越少做化学实验,因为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透过 3D 建模和 VR,这些在学校无法做的实验可以完整在元宇宙里重现,打造不同的教育和学习体验。
NFT 的泡沫化与虚拟作品的鉴价及授权
邱正生在论坛中也提到,NFT 很可能最后会出现泡沫化,但一定会有强者留下来,最终 NFT 也将会回归到市场价值上,邱正生同时也以无聊猿与村上隆的 NFT 为例,抛出议题和与会者共同讨论,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或艺术家,你的 NFT 授权该怎么做?你可以不授权吗?如果限制授权是不是可能会因为抵制了开放与去中心化的思想而被抵制呢?强调这些都是接下来面对 NFT 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姚孟超则说,目前数位和虚拟作品这些 IP、内容等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进行鉴价,台湾的数位内容产业要能够进入元宇宙这个“市场”,首先要能够立法确保这些内容的价值。王崇旭补充,政府在这方面的思维仍然是保守的,就像教育其实是可以商品化产业化的,透过技术与平台的结合,台湾的教育可以是面向全球的“产品”,但前提是政策与法规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林羽婕和林国平在最后也做出结论,强调不论是 NFT 还是元宇宙,台湾内容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做”,而不是“想”,不论角色是创作者还是艺术家,透过各种平台去了解这个趋势,去看其他品牌在做什么,然后就去试着做做看,思考太多瞻前顾后太久,就会失去抢先进入元宇宙的大好时机。